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室內也能裝太陽能電池

將太陽能電池放在室內聽起來似乎有些違和,但其實室內正有大量的光能被浪費掉。如今,有科學家團隊表示,已經研發出超薄可彎曲、可用於室內的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通常在家庭、商店、辦公室和其他建築物中,室內照度在 100-500 lux 之間,比起炙熱陽光大約每平方公尺 110,000 lux 的照度,顯然不足,若採用一般的矽晶太陽能板,恐無法獲得任何的電能。
為此,來自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德國佛勞恩霍夫研究所 (Fraunhofer) 和哥倫比亞 Surcolombiana 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了新的太陽光電技術,就是鈣鈦礦太陽能。
鈣鈦礦成本較低,且能夠沉積在超薄、可彎曲的的玻璃基板上。藉此特性,研究人員得以製造出可彎曲的太陽能板,最終裝置在曲面的外牆、屋頂,乃至衣服、汽車上。
在照明測試中,於 LED 200 lux 的照明下,電池效率為 20.6%,於 LED 400 lux 照明下效率為 22.6%。研究小組表示,新型鈣鈦礦在室內的轉換效率已經十分逼近矽晶太陽能在一般陽光下的效率。相較之下,以前的室內太陽能電池效率僅有 10%
此外,在所有可彎曲的室內太陽能技術當中,新型鈣鈦礦電池不僅效率最高,且耐受彎折,可彎曲次數達 1,600 次,彎曲率約為 20.5 公釐。
研究團隊也表示,新型鈣鈦礦電池的功率密度較低,在 200 lux 以下的照度時,每平方公分的功率為 16.7 微瓦,在 400 lux 照度時則升至 35 微瓦。此類太陽能板因此較適合用在不耗電的產品設備上,像是小型感測器或是物聯網 (IoT) 設備。
近幾年來,低功耗消費電子產品、智慧居家、家庭自動化和物聯網的開發如火如荼的展開。這些創新皆需要高效率且易於整合的能量收集裝置,來獲得電能和動力。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預期將有數十億個類似的感測器安裝於室內環境中。

資料來源: 鉅亨網編譯凌郁涵2020/05/23 14:30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電電公會李詩欽:5G是台灣未來10年最大商機

台灣在6月7日即將「境內解封」,後疫情時代也宣告來臨,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今(27)日在貿協舉辦的「後疫時代數位商機探索論壇」中指出,如果只能在眾多產業主題下選擇一項,那麼「對台灣未來最重要的就是5G」,這也是台灣未來10年的最大商機。
貿協的「後疫時代數位商機探索論壇」,也邀請到台灣樂天財務長李志興、TutorABC總經理黃嘉琦、訊連科技副總經理林昭宏、微軟合作夥伴暨商務事業群總經理林劍福等重量級來賓與會。
詩欽指出,疫情對台灣ICT產業的影響,就是「危機變成轉機」,公會會員普遍認為「製造業重新被認同」,也重回全球經濟穩定的核心力量。
同時,疫情加速區域經濟,帶動全球供應鏈區域化。根據美國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AT Kearney)最新報告,自2013年起,供應鏈從以中國為主,逐漸外移到亞洲14個低成本國家,除了中國在內外,還有香港、台灣、東協七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台灣也不例外,逐步發展為「研發在台灣,量產在低成本國家,組裝就在市場邊境,例如墨西哥、捷克等。不過,他也認為,即使趨勢正在形成,未來幾年,中國還會是台灣重要生產線據點。
最重要的是,5G是台灣未來十年最大商機,他指出,過去許多企業「數位轉型失敗」,是由於人的因素,但「現在驅使企業轉型的不是CEO,而是疫情」。他表示,電電公會現在兩大目標,就是製造服務化、硬體平台化,除打造台灣的工業物聯網,也要跨領域協助非製造業轉型。
不過,疫情也使3GPP將5G標準發布時間推遲,是否會影響5G發展步調?李詩欽認為,難免會影響,但是由於遠距需求,疫情對5G仍「利大於弊」。且各國發展步調並沒有因為疫情暫緩,台灣在商轉方面已經落後,更要加緊追趕。
此外,也要關注中美科技戰怎麼打,原本台灣居於美、中左右逢源的最佳位置,現在卻轉為最「為難」的位置。
關於後疫情時代數位商機,林昭宏指出兩大關鍵趨勢,視訊會議及協同作業轉變為剛性需求,以及,非接觸性生物辨識於邊緣應用帶來新商機。
他表示,有企業戶分享,SARS時買了視訊設備,但疫情結束後就再也沒有用,主要是因為當時「沒有痛到」,但這次疫情蔓延全球,嚴重影響國際商務活動,有痛到了,也許遠距、視訊應用將就此成為新的商務型態。
林昭宏分析,在後疫情階段,各國解封狀態不一、避免出差,就算台灣恢復辦公型態,也可能會實施「新防疫生活」,線上會議成為日常會議的一種常態,也會增加CP值高、具彈性的線上行銷活動。另外,非接觸性的生物辨識,尤其臉部辨識將成為主流、需求大增,應用在包括智慧安控、公共安全、訪客分析等,成為新商機。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0-05-27 20:26聯合報 記者黃有容/台北即時報導)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張書維新創切入5G商機 從天文觀測轉行全因一個不服輸念頭

一家創立不到6年的新創,卻敢切入5G市場。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一個「憑什麼台灣不能做」的念頭,從夏威夷天文觀測技術的經驗,看見毫米波的潛力,如今,國內外電信商也積極洽談。
成立於2014年的稜研科技(TMYTEK),2017年轉入5G市場不過2年多,卻能掌握5G毫米波的關鍵技術「波束成型」,去年成為中華電信5G加速器的新創團隊成員,搭上5G行動裝置與小型基地台激增的測試需求。
不過,稜研能提前卡位5G商機,其實憑的是稜研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張書維骨子裡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張書維畢業於逢甲大學電機工程系,2005年在報到碩士班後一個星期,被通知錄取中央研究院天文所,擔任電波望遠鏡接收機研發人員。中研院多數同仁是碩、博士畢業,甚至有國際競賽的常勝軍,作為少數大學畢業生,他坦言起初「有點自卑」。
不過,張書維喜愛鑽研問題、親自動手做的個性,讓他不久就派駐到夏威夷的天文台,負責中研院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合作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SMA),處理外太空的毫米波訊號接收。
由於天文儀器多數需要自己做,加上高山環境惡劣,設備講求高穩定性,張書維跟團隊成員時常要開車上3000公尺的高山,架設設備,甚至需要做過夜測試,他卻不以為苦,「其實很感謝有這個經驗,才讓我有機會切入毫米波技術。」
也是在夏威夷時期,張書維認識另一位稜研共同創辦人林決仁,日後兩人才有共同創業的契機。
張書維當時下班後,常常鑽研設備技術,他發現很多元件都是美國設計、台灣製造,但同樣的設計,卻可能因為線路尺寸0.1毫米的差距,組裝效果最後卻差很多。他不禁想:「台灣沒辦法自已做嗎?」,開啟日後思考台灣設計、台灣製造毫米波主動元件的可能。
毫米波技術究竟比一般低頻技術難在哪,張書維以手錶來比喻,一般機械錶幾乎人人可做,但高端瑞士錶,需要師傅代代傳承技術經驗,加工精度高,每個零件尺寸都非常精準,才在市場上勝出。呼應到毫米波技術,可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他認為台灣累積過去10多年的製造業經驗,反而有機會在毫米波技術占有一定優勢。
張書維表示,2014年創業時其實沒想過做5G題材,直到2016年、2017年陸續接到中科院、台大教授的案子,從客戶的需求中,他與林決仁看到毫米波在5G潮流中的商機。
稜研初期也曾不被看好、面臨資金壓力。張書維不諱言,初期員工雖不多,但薪水也曾差點發不出來,好在隨著業務進行,金流也穩定下來。
如果當時留在美國,有沒有想過創業或募資會比較順利?張書維表示,當初自己就是選擇在台灣創業,一方面是在國外始終沒有那份對土地的親切感,因此早就決定,如果要創業,會在台灣創業。
另一方面,他認為台灣轉型走設計、品牌,但不需要完全丟掉過去代工的優勢,像稜研科技就負責設計與最後測試,產品製造有台灣廠商做夥伴。「一下子丟掉過去累積的強項,反而不切實際。」
如今,稜研科技的團隊規模也從最初的3人公司,到目前接近50人。去年獲得包含國發基金在內的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目前正籌備下一輪募資。
看似小眾、不被看好的創業題材,張書維憑著不服輸的個性,硬是在5G市場殺出一條路。前方的挑戰還很多,但張書維仍是一貫堅定的語氣:「就衝吧,畢竟,人生就只有一次。」(編輯:黃國倫)1090516
資料來源: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6日電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4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3.51% 估5月製造業漲幅收斂


經濟部25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7.3,年增3.51%,其中,製造業僅年增4.15%,表現不如預期。(圖:經濟部統計處)
經濟部今天(25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7.3,年增3.51%,其中,製造業僅年增4.15%,表現不如預期。經濟部指出,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下,4月科技業生產持續逆勢成長,但傳產卻擴大衰退,再加上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基期已高,且5月工作天數減少,預期5月份整體製造業成長力道將會緊縮,預估將較上年同期衰退1%到年增2%。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全球經濟衰退,經濟部統計,4月工業生產指數107.3,年增3.51%,占比最大的製造業指數則年增4.15%,雖仍是連續3個月正成長,但製造業表現已不如原先預期。
經濟部說明,4月製造業持續呈現科技業旺、傳產衰退的走勢,其中,資訊電子業在遠距商機爆發、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旺盛下,繼續扮演衝高指數的主力,就連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也終結連續17個月衰退;但另一方面,傳產卻有擴大衰退的趨勢,包括紡織、石油及煤製品、汽車及其零件、機械設備都是雙位數衰退。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說:『(原音)國際的確診疫情是從4月開始暴增上來,特別是在美國跟歐洲的部分,封城、鎖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陸續宣佈,這個影響會使得終端需求、整個經濟活動全部急速降溫,國際間的運輸、物流的去化通通受到干擾跟阻擾,這也使得我們傳統產業的成品及半成品要運到國外都會受到比較大影響,所以我們4月份的減幅比3月份來比的話,都是呈現減幅擴大的情況。』
經濟部表示,5月份製造業應會延續4月走勢,但是因為傳產減幅持續擴大,再加上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已維持1年多以上的雙位數成長,基期已高,還有5月工作天數較去年同期少2天的情況下,5月製造業成長力道將會減弱,預估將落在年減1%到年增2%之間。
資料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 撰稿編輯:謝佳興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AI時代 杜奕瑾:不務正業是人最有價值部分

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曾於微軟、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是很多年輕人心目中的勝利組,面對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他建議年輕人應該看到想改變的事情就去改變,「不務正業反而是人最有價值部分」。

杜奕瑾說,過去年代,多半會覺得想要架設BBS站的人,「不是在學校被二一,就是肥宅」,簡單來說就是不務正業,但他看到身邊朋友的需求,決定架設PTT之後,如今PTT已成為國內主流論壇。

「不務正業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反而會是人最有價值的部分」,杜奕瑾說,人最重要的價值是不斷推理、創造與關懷,應該努力當個價值創造者,而非產業鏈中的螺絲釘;如果只是安於容易學習的技能,就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杜奕瑾表示,「不務正業」其實是一種創業家精神,他們會重視一般人沒有發現的需求,甚至用新方法解決;很多人會詢問他「創業要做什麼」,其實最好的題目就在你我身邊,「千萬不要小看身邊的人需要什麼」。

杜奕瑾感嘆,台灣長期以來的教育環境教導學生要有標準答案,但能夠成功,往往是那群沒有標準答案的人;當年輕人花太多時間在念書、補習、工作上,對身邊的事物無感,觀察力自然不敏銳,沒有辦法提出創新思維。

演講經驗豐富的杜奕瑾,也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年紀愈輕,愈知道怎麼問問題」,他到國小演講,結束後大家會一直問問題,但到了國、高中,大家都沒有問題。

其實在職場也有同樣情況,杜奕瑾表示,自己在美國微軟工作時,員工都勇於提出意見,但他回到台灣後,往往公司開完會,都沒有員工問問題,「這的確是很大的文化差異」。

杜奕瑾感慨地說,教育環境教出了沒有創意、沒有想法的學生,職場上也有許多順從老闆的員工,但員工如果只會做事、不提出問題,很難創造更大價值,只是生產線上的螺絲釘。

「這種事情要從體制,教育、產業環境跟投資環境做改變」杜奕瑾指出,台灣製造業實力堅強,但缺少價值創造者,這部分得從孩童時期開始塑造,教育體系不是教導標準答案,而是探索世界方式,讓年輕人願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遠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編輯:林淑媛/黃國倫)1090524

資料來源: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4日電)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工研院預測 今年製造業產值負成長5.05%

工研院今天發布2020年台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預測2020年的製造業產值為18.59兆元新台幣,產值成長率為-5.05%。其中化學工業成長率為-16.36%,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與國際油價在低檔徘徊所致。
工研院今天發布「2020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結果指出,在美中貿易戰後,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因此國際主要經濟體的領先指數多呈下滑,多國政府採取嚴格的邊境管制措施,進一步使得全球經濟活動陷入停滯情形,國際經濟景氣面臨嚴峻考驗,加上國際油價較去年大幅下跌,不利台灣製造業產銷,對於台灣的製造業產值成長形成壓力。
進一步預測「金屬機電」、「資訊電子」、「化學工業」、「民生工業」等4大產業在2020年的產值表現,僅資訊電子產值成長率維持正成長,約為1.10%,其餘3項都是負成長,其中化學工業的成長率為-16.36%,幅度最大。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劉名寰表示,台灣防疫得當,生產活動仍可維繫,加上宅經濟、AI、5G基建等需求發酵,預期新型態消費模式及需求可望帶來商機,半導體產業將成為今年支撐資訊電子業產銷成長主力。
根據工研院預測,資訊電子業今年的產值將達新台幣7.10兆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1.10%。
工研院預測顯示,2020年化學工業產值將為3.81兆元,成長率為-16.36%。劉名寰指出,主要是全球經濟活動受限,導致原油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油價下跌使石油相關煉製品的報價連帶下滑,進而影響化學工業產值成長。
金屬機電業的產值為5.24兆元,成長率為-4.62%;民生工業產值將為2.44兆元,成長率將為-2.69%。
這份預測同時對於台灣半導體在2020年的產值提出觀察,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員江柏風指出,AI人工智慧、5G、車用及物聯網、智慧應用等新科技多元發展,支撐全球及台灣IC發展。
其次,疫情帶動居家工作、遠距教學、伺服器等需求,同時也刺激防疫相關IC出貨量,而台灣領導廠商的技術領先,先進製程產能開出,刺激台灣半導體出口大幅成長。
根據工研院預測,202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可達2.8兆元,持續維持正成長,年成長落在4.0 ~ 5.7%之間。
江柏風表示,在疫情過後,逆全球化與韌性製造的重要性會大幅上升,企業與客戶均會要求更詳盡的生產訊息與庫存備料,並檢討即時生產而轉向穩定供貨,半導體產業將更重視生產彈性與客戶接觸密度;而「0距離創新」將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如導入遠端作業、無人化、虛實整合等科技方案,進而衍生大量晶片需求,也是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潛在商機。(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21日電)(編輯:郭無患)1090521
(資料來源: 中央社 )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香港大學開發出「超級鋼Super Steel」,比航空鋼材堅韌成本卻更低

       香港大學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鋼材,保持強度之餘還提升了抵抗斷裂的韌性及延展性,由於成本低廉,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新型材料將有廣大的應有前景。
金屬材料應用上主要會針對強度、韌性、延展性 3 個屬性進行評估,其中強度是材料在變形或失效前可承受的負載量,韌性則是衡量多大的能量才能使材料斷裂,延展則是評估將材料擴展、拉長為不同形狀的難易度。
雖然強度、韌性兩者聽起來很像,但在作用上其實完全不同,舉例來說,玻璃便是一種高強度但韌性低的材料,可以支撐相當大的重量,但也不需要太多能量就可以破壞它。
儘管這 3 種屬性對材料來說都相當重要,但可惜的是,想嘗試改善其中一種往往會減少另一個特性,使得在應用上往往得做出權衡,但現在,香港大學和美國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BNL)研究人員成功突破這一點,製造出在 3 種性能上均具有好表現的鋼鐵材料。
這種運用新穎「變形配分」(D&P)方法製成新型鋼材被團隊稱為「超級鋼」(super steel),在獨特的設計下具有良好的斷裂韌性,當材料表面出現裂縫時,其下方會形成多個細小裂紋,持續吸收來自外力的能量防止主裂紋擴展得太快。
《科學》(Science)期刊論文的數據來看,超級鋼的屈服強度約為 2GPa、斷裂韌性 102MPažm½、均勻延伸率為 19%,在 3 種性能上均有著出色表現,甚至比現有航空工程中使用的 Grade 300 麻時效鋼(maraging steel)更堅固也更堅韌。不僅如此,超級鋼在成本上也遠比麻時效鋼低廉,成本僅後者製造費用的 20% 左右。
研究主要作者、香港大學機工系教授黃明欣認為,他們已經朝向將超級鋼產業化邁出一大步,「包括高級防彈背心、橋梁電纜、輕型汽車、軍用車輛、航空航天產業及建築產業中的高強度螺栓和螺帽在內,超級鋼顯示出廣泛的應用潛力。」
更多連結:


(資料來源: 科技新報 作者Nana Ho|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4 日 19:56 )